一、世界经济形势的反败为胜 2000年底,美国经济开始道别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增长率逐步上升阶段。虽然倒数多次降息,布什政府还启动大规模的增税计划,但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只有0.9%,第三季度再一转入负增长阶段。在美国经济上升的同时,欧洲经济也经常出现上升的迹象。
日本经济经过政府财政的全力性刺激后,在2001年第一季度只有0.10%的增长率,第二季度经常出现负增长,经常出现了10年来的第四次衰落。国际经济形势经常出现了过去20年来很少经常出现的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同时下降的局面。而"9.11"事件的愈演愈烈,更进一步加快了世界经济本已经常出现的颓势,对世界经济毫无疑问堪称雪上加霜。
事发的当周和美国股市散户的第一周,全球股市高度波动。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对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经济的压制最为相当严重。 国际经济形势的这种变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在极大。
如果说东亚的金融危机主要反映在金融层面的话,这次的挑战则主要反映在经济方面。因为危机之后东亚的经济衰退主要依赖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而且出口还更加集中于在电子信息产品。但2000年开始的美国经济下降、网络经济的泡沫幻灭,美国的进口上升,特别是在是对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市场需求大量增加,再行再加这次祸不单行的恐怖事件,给东亚地区带给了不利的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毁坏了东亚许多地区的内部经济结构,它们内部的公司管理结构、银行的坏账等问题更加相当严重,除了政府需要动用黯淡的公共开支之外,基本无法减少经济内部消费和投资的力度。从总体上看,东亚地区虽然不至于经常出现第二次金融危机,但认同不会经常出现一次较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这次经济衰退和外部市场的出口衰落融合,将不会更进一步减轻这些地区原本就不存在的内部问题。
总的说来,东亚经济(中国大陆除外,但还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较长年衰退和根本性结构调整是很有可能经常出现的。 二、中国出口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美、日、欧等国际市场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中国。某种程度,东亚其他地区的经济陷于衰落,汇率升值,进口大幅增加,也不会给中国出口带给更好的压力,但中国某种程度也取得了机会。
从表面上看,随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出口暴跌,中国的出口也在暴跌。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出口有两个特点:一是暴跌的时间更加迟缓,二是暴跌的幅度较小。从各国出口市场来看,200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对日本快速增长13.7%,对亚洲整体快速增长8.3%,对欧洲快速增长11.5%,对北美洲快速增长6.1%,对美国快速增长6.0%,平均值增幅为8.8%。
当然,我们应当精神状态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市场的膨胀和东亚经济的衰落,中国出口要之后维持出口值的减少,有相当大的可玩性。 但另一方面,中国几乎可以通过这次挑战,更进一步减少自己在第三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这个过程,早已被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所证实了。
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目前中国出口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东亚其他地区。在美国的进口市场,1996年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是6.51%,中国台湾是3.78%,韩国是2.86%,新加坡是2.57%,中国香港是1.25%,四小龙之和是10.46%;到1998年中国大陆下降到7.79%,中国台湾是3.62%,韩国是2.62%,新加坡是2.01%,中国香港是1.15%,四小龙之和上升到9.40%。
2001年前七个月,中国大陆的份额为8.10%,而中国台湾为2.95%,韩国为3.04%,新加坡为1.34%,中国香港为0.82%,四小龙之和更进一步上升到8.15%,早已与中国大陆的份额差距并不大。中国大陆与东亚其他地区的国际市场份额呈圆形此消彼长的趋势,在日本市场反映得尤为显著。1996年,中国大陆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为11.58%,韩国是4.57%,台湾是4.28%,香港是0.74%,新加坡是2.10%,四小龙之和是11.69%;1998年中国大陆的份额为13.22%,韩国是4.30%,台湾是3.65%,香港是0.62%,新加坡是1.68%,四小龙之和为10.25%;2001年的前七个月中国大陆为15.48%,韩国是5.12%,台湾是4.37%,香港是0.42%,新加坡是1.68%,四小龙之和为11.59%,中国大陆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早就多达四小龙之和。
"9.11"事件之后,中国产品,特别是在是电子信息产品要在呈现出衰落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需反复原本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入世界市场的低价优质策略,重演20世纪90年代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顺利渗入策略。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下滑,内部市场需求不振致使,市民的市场需求改向质优价廉的商品,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返销商品和其他商品正好符合了这种市场需求,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每年以0.6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到2001年前七个月早已超过15.48%,与日本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美国只差三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条件下,相当多的产品,特别是在是价格市场需求弹性较高的电了信息产品不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但我们应当辩证地看来这个问题,市场需求就越很弱,价格竞争就越白热化,就越不利于低价位的中国商品的渗入,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在是电子信息产品企业必需要有这种信心。实质上,石油危机后日本产品需要乘机转入全球市场,也是依赖当时的全球经济下滑,选准了市场切入点,构成了优势地位。中国必须细心研究糅合日本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市场扩展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来源:HJC黄金城官网-www.linakennon.com
Copyright © 2004-2023 www.linakennon.com. HJC黄金城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备案号:ICP备92360343号-1网站地图